一、指导思想
2025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启动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重要之年。本学期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~2035年) 》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,大力提升“活力教育”2.0内涵品质,推进“诗意课堂”品牌建设,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二、工作目标和重点
在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加强“五项管理”背景下,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成果,切实抓好“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”工作,锐意教育改革创新,矢志提升教育质量,落实好各项工作。
1.加强党建引领,坚持培根铸魂
2.坚持五育并举,突出立德树人
3.提升教育质量,聚焦内涵建设
4.激发教育活力,深化改革创新
5.提升服务保障,筑牢安全防线
三、具体工作和要求
(一)加强党建引领,坚持培根铸魂
1.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方向。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,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,抢抓战略机遇,全面提升铸魂育人实效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淬炼。积极参加太仓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“做挺膺担当奋斗者,谱教育强市新篇章”主题活动,坚持“书记上党课”,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开展的“情景式党课”评选,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效。统筹做好工会、共青团、少先队、妇联和关工委工作,凝聚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合力。
2.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。有效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。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,积极参加太仓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届“太教新青年”评选展示活动,分层分类打造人才储备库。持续提升党务干部履职能力,加强对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运用,提升党建工作智能化水平。认真落实“书记项目”“海棠花红”先锋阵地,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能力。结合学校党组织工作及学校各项工作实际,开展“沉浸式”主题党日、“三会一课”等活动,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。
3.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指示精神,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,以钉钉子精神强力推进队伍纪律作风建设。强化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监督,构建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监督共同体。签订师德承诺书,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,层层签订责任状,压实责任,强化警示教育和勤廉教育,筑牢反腐倡廉防线,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。积极参加太仓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“趣味廉动,共倡清风”廉洁文化周活动,丰富廉洁文化宣传教育形式,营造廉洁文化氛围。
(二)坚持五育并举,突出立德树人
1.全面深化立德树人。探索学校“大思政”特色品牌建设,积极参加太仓市组织的吴健雄纪念日活动。做好学校德育品牌“小鹿在成长”,精心设计好德育活动,创新德育思路,深化“德育新时空”品牌建设,深入实施品格提升工程、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建设、德育类创新创优项目建设。通过深入实施全员导师制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、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以及优化家校共育等方式,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。
2.深入落实五育并举。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,开展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活动,持续做强“一校一品”特色文化品牌。围绕青少年体育“5621”项目体系,全面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,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,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,上、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和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。积极参加太仓市组织开展的“共筑劳动梦想培育时代新人”主题劳动实践活动,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,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劳动技能的时代新人。有序开展“乡村少年宫”各项活动。推进学校诗育特色课程建设。
3.全力促进学生成长。深入推进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“润心”行动,抓好重点事项清单落实。做好青春期教育,开展青少年心理关怀“六化”行动,切实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屏障。积极参加“润心活力课堂”展示评比活动,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、美育深度融合,有效提升学生的抗逆力、审美力以及合作能力等。结合“一表五清”“一生一档”等举措的推进,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,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、辅导、咨询服务,确保学生心理危机及时发现、妥善应对、适时转介。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,落实课间护眼制度,加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指导。扎实推进全员导师制,提升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4.大力推进协同育人。联合卫健委、妇联、团委、村社区等部门推进“教联体”建设,组织学校以特色项目活动和课程为载体,探索多样化协同育人行动,确保教联体工作实效。深化家长学校建设,积极参加家庭教育先进学校评选工作,深化家校合作机制,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,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,积极推动联合家访活动,并针对重点关注学生,建立“一生一专班”的精准帮扶体系,共同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。
(三)提升教育质量,聚焦内涵建设
1.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。深化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创建成效,准确把握新课程、新课程标准精神,组织教师参与新课标培训,推进“活力教育”2.0新实践。做好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培养,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。深化落实“五项管理”要求,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确保小学一、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,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。拓宽课后服务校内外资源渠道,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大于85%,打造多样课后服务形态,构建良好教育生态。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。
2.持续推进“活力课堂”品牌建设。践行和丰富“活力教育”主张,深化“诗意课堂”品牌建设,以“教学六认真”为抓手,以年级督导为平台,深化课堂教学研究,激发课堂自由生长活力。加强“太仓市数智化平台”建设,聚能教育技术,促进深度融合,提高应用水平,探索线上教育提质增效。进一步加强教研组、备课组建设,着力推动“大概念教学”“跨学科教学”等课堂教学热点研究;加强教育集团校级交流、研讨活动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3.持续推进学校内涵不断发展。进一步明确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,引导全体教师高度重视课外阅读,重点关注学生基础实践、整本书阅读、综合性学习方面,可以开展书写比赛、百词竞赛、读书评比、读书报告会、读书分享会、年级写作比赛等活动,在稳定有效的基础上加以创新。利用每周升起仪式、班队活动等多种平台予以大力表彰,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,催发学习的热忱。进一步加强组织楹联教育,探索楹联课教学方法。做好学科资源库建设,要有教学资源积累意识,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。
(四)激发教育活力,深化改革创新
1.深化教育综合改革。持续擦亮“活力教育”品牌,打造“活力校园”“活力课堂”“活力教师”“活力学生”。重点聚焦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相关内容、科学教育、人工智能、新课程改革等当前教育热点开展选题,通过抓实逐级申报,进一步提高课题立项率;进一步指导教师撰写优秀案例,形成相关优秀论文推荐发表;建立作业管理动态监管机制,打造“课内作业+体育锻炼+特色社团+一班一品”课后服务实施新路径,持续巩固“双减”成果。
2.探索教育评价路径。结合“学业质量“"特色课程建设"”“家校协同满意度”等指标,优化评价导向,激发学校办学活力。依托太仓省前瞻性项目“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堂评价”,全面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、学科实践、大单元教学、作业设计、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,助力课程改革。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,将学生品德发展、实践能力、心理健康等纳入评价体系,依托“太仓市学生成长大数据平台”,建立动态成长档案,推动评价从“结果导向”转向“过程追踪”。
3.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整合,探索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模型,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领域融合应用新路径。全方位提升教师数字素养、教学创新力、课程整合力。持续推进数字化平台优化升级工程,完善精准匹配资源、智能推送等服务,促进教育资源深度融合、高效流转。
(五)提升服务保障,筑牢安全防线
1.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。实施护校安园行动,深化校园安全“六化”建设工作,推动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制度走深走实,推动校园安全责任到人到岗。健全校园安全日常巡查机制,强化“保安全护稳定”隐患排查,开展校园周边、消防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。积极融入智慧校园建设,完善智慧安防校园和教育智防平台功能,积极构筑新形势下校园风险防控体系。深化“1530”安全教育机制,实施“小手拉大手”工程,综合化开展交通安全、防溺水、防欺凌、反诈骗等安全教育。按照要求继续做好应急疏散演练,推进应急疏散演练规范化、可复制,提升师生自护自救能力。加强食堂全流程监管,提升“校园餐”菅养水平与餐食质量,守护校园“舌尖安全”。
2.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工作。根据学校制定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,配备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;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;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,为营造全社会崇尚垃圾分类奠定基础。坚持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依法科学、分级分类”原则,做到常态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,压实“四方责任”,突出开学季和春季传染病高发重点时段,构建“多病联防联”机制,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。
3.落实装备管理保障教学。学校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的管理和应用,加大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,以“太仓市教育数智化平台”为载体,全面推进学校信息技术与资源的应用与研究,着力构建信息技术融入课堂、智能设备服务教学的样式。扎实推进中小学各类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,用好全市教育装备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、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平台,开展自制教玩具共同体建设和教师实验技能培训,全力推进教育装备工作现代化。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,做好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工作。